關于汽車安全,你真的理解對了么?
車越重越安全?車越大越安全?發生碰撞時安全氣囊沒打開的車都不安全?這些都是汽車安全的誤區!
【×】當碰到兩車碰撞時,大家會普遍認為變形越小越安全。
【√】汽車碰撞時吸能部位的變形,是保證車內乘員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。
碰撞后變形較大的車輛雖然看起來比較慘烈,但是因為車輛在變形的過程中將碰撞產生的沖擊能量都吸收了,因此車內乘員受到的傷害反而可能較小,反之,對于變形較小的車輛,碰撞能量過多由車內乘員吸收的話,那么車內乘員的安全可能反而無法保證。因此對于變形要看乘員艙的情況,如果關系到乘員生存空間的A柱發生嚴重潰縮,那將是很嚴重的安全隱患。
【×】安全氣囊越多越安全
【√】汽車安全配置雖然多多益善,但前提是良好匹配。
并非汽車安全配置越多就越安全。重要的是要考慮彼此之間是否匹配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帶、座椅及安全氣囊等乘員約束系統之間的匹配與優化。因此,新車在正式上市前都要進行大量的約束系統匹配試驗,而很多人上車連安全帶都不系,再多的安全帶也不能保證安全。
【×】車皮越厚越安全
【√】車身結構對汽車的被動安全性至關重要,不能通過鋼板厚薄來定安全。
這是對汽車安全的一個曲解,車身安全結構才是安全設計的重點。這部分結構承擔了吸收、分散碰撞能量和抵御變形的功能。安全車身在抵御碰撞的關鍵部位(如A柱、B柱和C柱)。
【×】碰撞時安全氣囊沒打開就代表不安全。
【√】安全氣囊打開時沖擊相當大,在不必要時打開反倒會造成傷害。
大多數人都會將車內乘員受傷的原因歸結為安全氣囊未能打開,認為事故中安全氣囊未能打開就意味著車輛不安全,這種觀念是錯誤的。
安全氣囊本身就是一個雙刃劍,需要生產廠家制定嚴格的展開條件,才能保證其對乘員發揮保護作用,而不是傷害乘員。目前有些高級車輛能夠檢知乘員的坐姿、有無系安全帶等,如果系統判斷彈出安全氣囊會對乘員造成傷害的話,即使減速度很大,安全氣囊也不會彈出。
【×】后排不系安全帶。
【√】無論是高速還是低速,前排還是后排,任何位置都應正確使用安全帶。
發生事故時,無論高速還是低速,車內乘員受到的沖擊力都是非常大的。一項調查數據顯示,和系安全帶相比,后排乘員不系安全帶情況下被甩出車外的幾率高7倍、死亡率高4倍。并且,不系安全帶的乘員在碰撞事故中如同一個不受約束的物體,不僅對自己,對同車的其他乘員也是一種威脅。
【×】“星級”越高越安全。
【√】不同類別車型的星級成績不具有可比性。
各種碰撞測試星級評價結果是車輛安全水平一個較為客觀的體現。但不同類別車型的評級要區別對待。
在發生實際交通事故時,特別是最為常見的兩車碰撞事故中,質量較大的車型將占有很大的優勢,而質量較小的車型將分擔到更大的能量,這是由碰撞的動量及動能守恒定律所決定的。此時星級高低已經不能反映該車型的安全性,而車的質量反而成了影響安全的主要因素。
“車e治”是光氧復合催化觸媒,主要成分是納米二氧化鈦和植物提取液等。其形態是液體,根據車的污染情況分為蒸、噴、熏等施工工藝;作用原理是經過施工,會在作業面形成篩網狀顆粒結構并長期附著,在光和氧的催化下持續不斷的對甲醛等有害氣體進行分解,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無害物,達到車內空氣的健康要求。其材料本身對人體無毒無害,對車內座椅、飾物等也沒有任何影響。